我省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虽仅百余家,但数量居全国第二,产能居全国前列,且在快速扩张中。该领域安全标准缺失、安全风险隐患众多,一年来通过制定“个性方案”细管,该行业“不会管”“管不好”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近期,我省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核查验收工作基本结束。通过省应急管理厅全覆盖核查,设区市、县两级全覆盖执法,全省126家深井铸造企业中97家进行了自动化改造,16家停产整改,13家关闭或取消铸造工艺,35家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我国铝材产量约占到世界产量的55%,生产铝材等有色金属铸造型材,深井铸造技术工艺很成熟,但安全风险隐患较多,特别是熔炼、铸造两个工艺环节均涉及高温熔融金属作业,易发生铝液泄漏后遇水爆炸事故。
目前铝型材行业需求旺盛,拉动了深井铸造厂家产能,苏南、苏中地区深井铸造企业慢慢的变多。省应急管理厅统计,江苏现有深井铸造企业113家,其中无锡(32家)、苏州(19家)数量最多,两市产能占全省的51%。
快速扩张加上工艺复杂,往往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铝加工行业资产金额的投入和技术门槛不高,有的企业主不愿多投入想赚“快钱”。去年10月,位于江苏常熟的江苏凯隆铝业有限公司熔炼车间发生意外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2018年8月,江阴市易泽铝业有限公司深井铸造作业车间一浇铸井发生高温铝液泄漏遇水爆炸事故,并引起厂房倒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
“以上事故充分暴露了部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生产的基本工艺设备落后、现场安全管理薄弱、违章作业现象严重等明显问题。”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处室负责这个的人说,为对这一生产安全风险隐患有充分认识,他们专门请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企业作了全面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省内有关企业产品和工艺能力相差很大,其中有跨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也有普通非公有制企业的粗放式管理。调研报告分析,我省深井铸造企业“急需从安全风险的辨识和控制、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分析、员工的作业行为、安全管理的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
行业快速扩张,目前国内却缺乏专对于深井铸造工艺生产的安全标准。为此,我省将编制综合性规范作为治本之策。省应急管理厅制定出台区域标准《有色金属深井铸造工艺安全技术规范》,并与省工信厅就推进全省深井铸造行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实现安全发展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我省还编制了工艺安全技术指南,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政府监管人员和第三方服务人员、设计单位等提供精细可操作规范,防止标准和指导意见制定后就“沉睡”。
以往部分领域规范“沉睡”,事故发生后才被“唤醒”,一大原因是企业“不会改”“改不好”。如根据专家意见,江苏裕晟铝业有限公司在改造中需装设众多检测和报警装置。企业首次改造后,因有关设施安装位置不合理等导致改造不成功,二次改造又出现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报警装置不报警等问题。在专家和执法人员一次次指导下,企业第三次改造终于合格。
专家和有关部门一次次上门“手把手”指导,“一企一策”改造升级在全省推开,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家团队协助改造。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整治后,不达标公司数被大幅压减,本质安全和环保水平得到提升。去年以来,我省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被压减到113家,44家因工艺改造不到位被关停或取缔深井铸造工艺。
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不能代替企业应担负的主体责任。为此,我省组织所有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脱产集中专题培训、宣贯新标准,并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赴靖江、泰兴两家企业现场进行互动教学、改造案例讲解等。执法检查中推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工作模式,现场一一对标检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江阴还举行互学互查现场会,涉及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的5个地区综合执法局局长、分管安全副局长和全市26家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场互相学习“取经”。
精细指导不能代替严格执法。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铝加工(深井铸造)公司进行拉网式检查,共排查1971条一般隐患、47条重大隐患,立案查处35起,罚款106.92万元。 本报记者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