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的今天,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巅峰已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已近山穷水尽,所有的注意力重新再回到硬科技,而工厂正是科技、生产与需求的交互试验层。
相比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发生在工厂里的设备、组织和制造流程的变革,显得更为的沉静和厚重,也更可以让我们屏神凝气地去学习和观摩。
今年3月,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老师发起了《走进标杆工厂》系列项目,已陆续走过顾家家居、万向集团、三一重工、慕思股份、华润江中、格力6个标杆工厂,带领1500多位企业家游学参访,亲身体验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浪潮。
三天前(11月4日),《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谁真正在中国驾驭特斯拉?》,其中写到:
“在华盛顿,许多人担心中国正在寻求技术领先,马斯克与中国人明显的亲密关系引起了警觉。中美慢慢的变成了赤裸裸的经济竞争对手,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这种高科技行业。
……美国大企业持续在中国投资、分享重要技术,实质上是在帮助和支持敌人,牺牲本国利益来赚钱。”
洋洋洒洒数千言,不外乎老调重弹,挑动工商界的意识形态对立。从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至今,这种论调一直存在。
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计划将上海工厂的大约200名工程师和生产人员,派往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以提高美国工厂的产量。第一批人员将于本月出发,任务至少持续三个月。
弗里蒙特工厂建成于1962年,原属通用汽车;1984年起,由通用汽车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运营;2010年,被特斯拉收购,成为特斯拉第一家整车工厂。
上海工厂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8月建成,10月投产,12月开始交付——震撼世界,被称为“上海速度”。今年7月,工厂进行升级扩产,9月,特斯拉在中国交付了83135辆车,刷新月度纪录。
目前在中国订购一辆ModelY,等待时间为1—4周。而在美国订购一辆ModelY,可能要到2023年3月才会交货。
新能源车媒体Electrek如此评价:特斯拉试图用中国工程师,在美国复制上海工厂的成功,“将部分人才带到美国是一手好棋——即使只是很短一段时间”。
马斯克曾经多次称赞上海工厂的高效。在很多人看来,这种高效无非源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无穷无尽的加班。
但这样的成见无法解释,为什么特斯拉要派200名上海员工去弗里蒙特——他们又不能在美国传授工资水平和加班经验。
实际上,派去的主力是自动化和控制工程师,而此前上海工厂升级扩产时,监督机械维护和改进的正是这群人。
曾与马斯克同属“Paypal黑帮”的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从0到1》,其中提到:
“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
如果你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100台打字机,那就是水平进步。而你有一台打字机,又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进步。”
他认为中国擅长从1到n,将成熟产品大量复制,而硅谷擅长从0到1,发明创造。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中国也有很多信奉者。
但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场《吴聊·夜话》中,科技投资人王煜全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王煜全老师指出,“从0到1”容易让大家产生特别大的误会,以为从1到100万是不要钱的。这是错的,从1到100万非常昂贵,而且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成败举足轻重——从0到1很关键,但没有从1到100万,那个从0到1是会死的。
他解释说:“虽然美国是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领导者,但是他们把科技前沿落地的时候做得比中国人差多了。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美国的企业,最后规模量产,基本都要往中国跑,珠三角长三角。”
“从1到100万不只是来料加工、OEM代工那么简单。因为从0到1和从1到100万之间有一个鸿沟,这样的一个东西只有中国人会,叫做量产化改造。不是说做出一个原型就能量产100万个,没那么简单。”
谈到液晶(LCD)面板,你能想到哪些重要厂商?中国大陆的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中国台湾的友达、群创;韩国的LG(三星退出液晶面板业务);日本的夏普。
液晶显示器的发明者,是美国无线广播公司(RCA)。而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创造了第一台有源矩阵显示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这个行业的规模增长了10倍。目前全球销售额为1140亿美元。
没有一家美国公司从这个行业中获利。也没有美国工人在该产业工作。然而,美国研究人员不只一次,而是两次发明该技术,催生了这个行业。”
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把原型机搬出实验室,开发制造工艺,大批量产,实现规模制造并盈利。
当时,美国无线广播公司的阴极射线管(CRT)电视,技术成熟且利润丰厚,他们看不到LCD的商业前景。
1972年,夏普以300万美元的价格从RCA手中买下专利。日本人并没有直接把液晶显示用在电视上,而是应用于袖珍计算器、手表这些小屏幕。量产,盈利,再用赚到的钱改进技术。
从1.2英寸、3英寸,到9英寸、14英寸;从黑白,到单色,再到彩色;水磨工夫,持续数年,一步步打通了商业化的道路。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以高达30亿美元的租税减免,招揽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设10.5代线的液晶面板工厂。这座被他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工厂,至今仍未建成——《华尔街日报》表示已经泡汤。
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与麦肯锡在全球评选出了114家“灯塔工厂”,称其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生产背景下为数不多的指路明灯般的工厂”。
今年,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老师发起了《走进标杆工厂》系列项目,希望带大家看一看,最激进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验场是怎样,疫情下仍然努力干活的人在做什么。
吴老师说:“这些工厂在其他几个国家,哪怕是美国、德国或日本,都未必看得到。”并非虚言。
第二站万向集团,我们正真看到了鲁冠球老先生以4000元投身创业,如今营收超千亿的商业帝国。
第三站三一重工,我们走进的18号厂房,在今年10月入选新一期“灯塔工厂”名单。
第四站慕思,我们进入国内床垫市占率第一的企业,以及他们的CNAS国家实验室。
第五站华润江中,我们走过年产70亿片的亚洲最大片剂生产线,见识了“大单品战略”背后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支持。
第六站格力,我们被董明珠女士鼓舞,也理解了格力沿着产业链一路向上,研发投入不设上限,掌握核心科技的意义。
即将到访的海尔,也向我们开放了两家灯塔工厂——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和冰箱互联工厂。
疫情期间,参访工厂是千难万难的,没有哪家企业希望出现差池,影响生产——这也让每次走进标杆工厂的机会格外宝贵。
在格力,最初800人报名,最终只有400人如愿成行。在江中药谷,有学员说:“来南昌的机票被取消了三次,但幸亏我还是来了。”
接下来,我们还会和吴老师去看很多中国乃至世界最先进的工厂,极氪汽车、海尔、联想、安踏、波司登等等,亲身体验制造业的智能化浪潮,也欢迎你来走一走。